【天天速看料】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 聚焦千年古都洛阳丨天阙 见证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——“探访洛阳中轴线”系列报道之七
5月2日,游客在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内游览,领略千年石刻造像艺术的独特魅力。 河南日报记者 聂冬晗 摄
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
“五一”假期,洛阳龙门石窟游人如织。众人或拾级而上,与卢舍那对望;或探奇石佛古洞,邂逅魏碑真迹;或泛舟伊水,遥望天阙。
(相关资料图)
龙门、伊阙、天阙,同一地点三个称谓,背后是华夏文明的一脉相承。
伊阙得名与大禹治水有关。东汉班固《汉书·沟洫志》记载:“昔大禹治水,山陵当路者毁之,故凿龙门,辟伊阙。”北魏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也有相似记载。“禹凿龙门”一说流传至今。
伊阙为古时洛阳南面天然门户。今天站在龙门桥上南望,中间伊河碧波缓缓流过,两岸高山对峙。转身北眺,伊阙正与邙山翠云峰遥相呼应,两点间共同串起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。
据唐代史学家韦述在《两京新记》中记载,隋炀帝杨广在迁都洛阳之前,于公元604年,曾率群臣登邙山、观伊阙,称洛阳“北据山麓,南望天阙,水木滋茂,川原形胜,自古都邑莫有此(一说比)也”。因此,伊阙被称为天阙。
隋亡之后,唐代仍以洛阳为东都,武则天时于龙门修建卢舍那佛坐像,成为龙门石窟的代表性造像……
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,伊阙的门户作用逐步消减,而其文化功用与日俱增。到了清代,书法界出现碑学思潮,让龙门再一次“活跃”。
龙门佛洞内的“造像记”为魏碑代表作,因此这里成为清代士人寻访、捶拓和品藻之地。今天人们所熟知的“龙门四品”“龙门二十品”“龙门百品”等,反映了龙门在碑学领域的地位。
与龙门石窟相关的大量历史实物资料,涉及宗教、美术、建筑、书法、音乐、服饰、医药等方面。这些史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,龙门石窟因内容题材丰富,成为世界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。
“穿汉服、游神都”,我们再次站在龙门桥上,沉浸式体验华夏文明,感受内心深处的文化最强音。
责任编辑:崔莎莎关键词:
- 【天天速看料】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 聚焦千年古都洛阳丨天阙 见证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——“探访洛阳中轴线”系列报道之七
- 【环球新要闻】超级育儿师里面的内容是真实的吗_超级育儿师为什么停播
- 辉县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【Ⅳ级/一般】【2023-05-06】|全球快看
- 智绘天津 | 这头“小驴”挺智能 穿梭校园送件忙-焦点报道
- 全球讯息:第133届广交会闭幕,现场出口成交216.9亿美元
- 每日热点:时间是一道风景作文(热门4篇)
- 纳尼?不是“满五唯一”,也有可能免个税?
- 世界热点!日本青森县东部近海地区发生5.5级地震
-
环球热资讯!股票行情快报:麦趣尔(002719)5月5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89.72万元
截至2023年5月5日收盘,麦趣尔(002719)报收于9 88元,下跌1 69%,换手率4 7%,成交量7 61万手,成交额7500 21万元。
-
快看:媒体人晒视频:国安远征球迷与河南球员发生冲突,并抛掷水瓶
直播吧5月5日讯北京国安客场1-0战胜河南队,据媒体人孙纬伦晒出的视频,赛后国安远征球迷与河南队球员发生
-
kclo3的相对原子质量_kclo3 天天热文
1、楼上的不对。2、是分解温度提高,我自己试过大概要KClO3熔化(368 4℃)才能分解,且分解分两步进行。3
-
环球热文:小衣架 大市场
5月4日,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集镇工业园区,蒙城县双友衣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工人将加工生产的浸塑衣架进行包
X 关闭
X 关闭

